从社区健身房到全国舞台
在上海市杨浦区一个不起眼的社区健身房里,25岁的幼儿园老师李雯正在沙袋前挥汗如雨。每周三次的夜间训练,是这个普通女孩备战"2023年全国业余拳击锦标赛女子60公斤级"的日常。"三年前我连跳绳都坚持不了三分钟,"她擦着汗笑道,"现在我能打满三回合比赛了。"
"我们不是职业选手,但同样在创造历史。去年省级比赛报名人数比前年翻了一倍多。"
——中国拳击协会业余赛事部主任 张建国
打破刻板印象的粉色拳套
据最新统计,全国注册的业余女子拳击手已达3.2万人,较五年前增长470%。在北京体育大学举办的"高校女子拳击联赛"中,参赛选手来自金融、教育、IT等各行各业。29岁的程序员王梦瑶戴着定制款"代码主题"拳套的照片,一度登上微博热搜。
业余女子拳击三大变化
- 年龄跨度扩大:16-45岁选手同台竞技
- 装备个性化:定制款拳套销量年增200%
- 赛事分级细化新增"白领组""妈妈组"等特色组别
藏在绷带里的故事
在青岛举办的业余拳击邀请赛上,记者注意到38岁的单亲妈妈陈芳的绷带上写着"加油妈妈"。她每周凌晨5点训练,只为给女儿展示"女性可以有多强大"。这类动人故事正在全国各地业余拳台不断上演,社交媒体上#她拳力以赴#话题阅读量已突破8亿。
——本文记者 王雪 发自北京